CBA选择主动放弃外援的背后
“刚结束的CBA赛季,19家俱乐部的外援投入超过6个亿,为什么不借此机会用这个钱做更多对中国篮球发展有意义的事呢?比如说俱乐部建设、青训建设等。”这是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对下赛季无外援比赛的状况所发表的一番见解,这也算是从俱乐部层面对下赛季CBA联赛极有可能无外援比赛的一次公开表态。
但朱芳雨的说法,不少球迷并不认同,纷纷留言表达看法——“6个亿,全能投入到青训中?”“你们国内球员实力最好,站着说话不腰疼!”“闭门造车,然后水平越来越差”……
10天之前,2021-2022赛季的CBA联赛将采取无外援比赛的消息被爆出,引发了巨大的争议。
从俱乐部的角度来看,运营成本日渐增加,特别是过去两个赛季,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采取的赛会制比赛,没有门票收入、联赛分红大幅度缩减,都让俱乐部的经营压力倍增。
而从联赛公司的层面分析,赛会制的比赛,让赞助商的权益无法保障,远低于预期的曝光度,势必会导致赞助商的“退场”。除此之外,因赛会制比赛场次下降,导致转播版权费用的拖欠,也是联赛公司头疼的问题。
由此可以看出,赛会制是导致俱乐部和联赛运行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,但是,外界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,恢复主客场制和不能引进外援,有什么天然的矛盾关系。
这里面确实存在不少悖论。比如,上赛季赛会制是有外援的,为什么恢复主客场就不允许?虽然主客场会增加疫情防控风险,但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也是不争的事实。再比如,各个俱乐部不能引进外援,但并不对外籍教练进行限制,这难道不是增加疫情防控的风险?不能引入外援,俱乐部达到了“节流”的目的,但没有外援的联赛,即使恢复主客场,保障了比赛场次,但上座率会否受影响,赞助商是否认可,以及会否存在因联赛观赏性下降,而导致版权收入降低……这些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,是否会令管理者的预期目标大打折扣,都是未知数。
“别的不说,如果没有外援,肯定会出现很多分差很大的比赛,因为有些球队就是靠外援带动得分的。”某不愿具名的专业教练直言不讳地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:“而且,联赛国内球员水平高的球队就那么几支,比赛的悬念也会大幅度降低。而比赛本身质量无法保证,势必对各个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。”
据记者了解,CBA公司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也是权衡过后的结果。某CBA公司工作人员就曾在私下向媒体记者这样表示:“恢复主客场制是冒着风险的,风险最大的其实是各级地方政府。因为各个地方的防疫政策不一样,压力也不一样。二线城市可能还好些,但是一线大城市,一旦出现疫情,整个联赛很可能会停摆,所以为了能够恢复主客场制,势必要进行取舍,作出抉择。”
从这个角度上说,CBA联赛其实是在没有外援下恢复主客场,和有外援打赛会制的两个选项中,作出了一个相对更好的选择,更何况,CBA公司并未完全关闭各个俱乐部聘请外援的大门,“2021-2022赛季会推动恢复主客场制的比赛,下赛季先由本土球员参赛,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恢复使用外援。”
但不论下赛季的CBA联赛最终会不会有外援的身影,这已经是中国篮球自职业化以来,第一次从宏观政策上主动放弃外援的引进,到底会因此产生怎样的影响,只能交由时间给出答案了。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杨屾